QIU ZHENZHONG | studio
中文 ENGLISH
访谈 评论 视频
建造一个可能的世界

建造一个“可能的世界”

1李辛平



在书法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要开辟新的可能性,要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深入传统的能力;二、对传统真正的熟悉——或许还不够,要精通,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到的事情;三、对传统加以想象的能力;四、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寻求想象的支点;五、对想象的判断力。


一件可以称作“当代艺术”的作品如果能与传统的审美结构契合,那说明它确实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生长的果实。这样的果实,也证明了当代艺术的创作不必以废弃传统的诸多要素为前提。


我注定要在真正的古典和真正的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契合之点。


——邱振中



李辛平这次展览名为《可能的世界》(《可能的世界——邱振中书法作品展》2010年12月10-17日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图1,图2),不知道您所指的含义是什么?


邱振中从书法界到艺术界,到文化界,许多人认为传统风格的书法创作在今天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具体地说,一是不可能真正深入传统书法的核心,在创作上与古人比肩而立;二是不可能在前人所创造的杰作之后继续高水平的创作,续写这部精彩的历史;三是不可能运用书法史所积累的丰富技巧创造出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他们认为,这是书法所处的、难以改变的现代处境。——这就是那个“不可能的世界”。

1李辛平,自由撰稿人。原文刊于《邱振中书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1月。



与此相对立的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刚才所说的那三点都是有可能做到的。

一个世纪以来,书法领域许多人在为此而努力,但他们不一定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正是他们取得的这些进展,使我能够提出这个命题。


李辛平:在当代艺术中,不是很多人在利用书法来做作品,并且已经取得重要的成绩?


邱振中:利用传统书法资源来做设计、创作当代艺术作品,是另一件事。他们只是使用传统中的某些东西,不需要触动传统。他们与传统的关系,与一位书法家与传统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一位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对传统的取舍、想象、继承和开拓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当代书法八人集》前言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过去的作品所要求于我们的是感受、解读,更多的是对作品的接受和对当时境况的体察、思考,它是由外部进入事物内部的一个过程,而当代创作对应的是感觉状态的建立、调整和深化,是艺术创作所要求的敏感、智慧以及内部生活与形式的融合,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改变和成长。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关于人与传统的关系问题:传统的感觉与智慧,今天是否还有深化并对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可能


李辛平它把“从外部进入并认识传统”和“在传统感觉、智慧基础上的生发”做了明确的区分。


邱振中我自己更多地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我常常想,如果书法真是个“不可能的世界”,我肯定扭头就走了。仅仅是因为那些可能性——即使周围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我才做了下来。

也许我还没有把它们变成现实,但是一件事只要有足够的意义,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即使只有百分之一,便值得做下去。


李辛平:我们非常希望了解您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具体的工作。


2 范景中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邱振中:关于我们与传统的关系,我已经在许多地方表达过我的思考。

深入传统是个细致、艰苦、漫长的过程。我与人们对传统的认识有所不同。传统承续的特点是就近继承,每个时代都向前面紧邻的时代学习,而我从学习书法开始就直接面对我选定的时代,按理来说,这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长期的努力,失败,训练,偶尔收获一件作品,慢慢地,有了一点进步,对创作有了一些把握。几乎用去了三十年的时间。

更具体的表述,还是在作品中吧。


李辛平:在线条的质量上达到某种标准,应该是进入传统最关键的地方。记得您在多处说过,今天的一位书家,在基础训练上必须超过宋人的标准。


邱振中:对。唐代以后,技术上的要求越来越松弛。由于日常书写未曾间断,人们对基本技巧还能保持在相当熟练的程度,文化、气质、才情等方面的佼佼者,还有希望进入书法的高境界中,但是技巧不足道的观念渗透人心,使人们忽略了一点:精神不是无本之木。若干时代过去,书法每况愈下。我们得跳出某种制约,打破长期处于一种状态所带来的局限,站得远一点来看书法。


李辛平:如果说继承传统还是一件可能做到的事情,接续前人,在历史中开辟新的篇章,是不是远比人们想象的艰难?


邱振中是的。在书法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要开辟新的可能性,要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深入传统的能力;二、对传统真正的熟悉——或许还不够,要精通,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到的事情;三、对传统加以想象的能力;四、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寻求想象的支点;五、对想象的判断力。


李辛平:如果说线条质量是进入传统的第一步,什么是您创造时致力的重点?


邱振中:我一直希望解决书法作品,特别是草书中的空间问题。不仅是单字内部的空间,一件作品中所有空间都必须开阔、准确而富有表现力,同时汇合成一个流动而不可预计的变化的整体;作品中没有一个空间与作品的意境相冲突,没有一个空间因为粗糙、草率而缺乏魅力。


李辛平:您对空间的关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邱振中:我的目标始终是作品中所有空间的关系。


李辛平:如您所说,目前当代艺术领域中与书法有关的重要作品,都是利用传统书法中某种元素,加入观念成分,从而达到表达新的内涵的目的。这些作品在当代艺术中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如徐冰、谷文达、邱志杰等人的作品。但是在这些作品中,书法史所积累、所珍惜的技巧和构成中的经典部分都无法用在创作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些经典的要素已经无法与当代艺术创作直接发生作用?


邱振中:抛弃这些要素,对于当代艺术界来说,很正常,没有任何犹豫,但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曾经花费那么多精力去追求的东西,获得之后,不是说扔掉就扔得掉的。我注定要在真正的古典和真正的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契合之点。


李辛平:当创作走到对所有空间都予以关注的这一步,很自然地就转向了当代艺术。


邱振中实际上你说的“既可以放在传统的范畴内来欣赏,又可以经得起现代构成的批判性审察”,特别重要。这也可以看作一个必要条件,一件可以称作“当代艺术”的作品如果能与传统的审美结构契合,那说明它确实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生长的果实。这样的果实,也证明了当代艺术的创作不必以废弃传统的诸多要素为前提。

李辛平:用这样的眼光来看您的现代风格作品,它们可能会生出另一层意义。这一类作品,这次只展出了《阳台上的花布衫》(图3、图4)和《跋徐冰芥子园山水卷》(图5)两件,对于这样的安排,您是怎样考虑的?


邱振中:这次展览的构思,是从传统风格书法的可能性开始的,计划展出的都是我的传统风格书法作品,不包括其它类型的创作,以此反思我在传统书法范畴内所做的努力。但是当构思逐渐深入时,发现要展示书法传统在今天的可能性,与传统直接连通的现代创作是个无法回避的存在,因此还是选择了两件作品,它们代表着一个方向。

《阳台上的花布衫》有与传统非常接近的一面,它与我1989年《最初的四个系列》中的新诗系列(图6)有关——可以说是它的升级版本。《跋徐冰芥子园山水卷》在视觉上完全是一件传统作品,但是从作品的分类来说,又是一件地道的当代艺术作品,这种情况的并存,有它的偶然性,但也不减少它作为典型的意义。

《阳台上的花布衫》,喜欢的人比较多。或许是它与传统要素的关系比较密切。


李辛平:您好像多年没有创作“新诗系列”了,怎么在2008年突然出现了这件作品?


邱振中:2008年,深圳画院筹备第六届国际水墨双年展,主题是城市生活,严善錞向我约稿。他说,我们有几块很大的玻璃板,你能不能创作几件大的书法作品?——城市生活、大作品、当代水墨展——这些要素在我脑子里一碰撞,马上闪出《阳台上的花布衫》这首诗。稍一想象,便出现了这四条屏的构思。——我当然会联想到1989年个展时创作的“新诗系列”,稍微做了一些调整。与当时相比,我对一个构思的判断更有把握一些,因此也可能更多地利用传统的要素,只是在章法的布局上做了一些调整:左右靠边,每行上端顶边,一行的长短随诗句长短而定。墨色成为作品构成的另一个因素。作品的整体效果由这些既定的原则决定,创作时我只需要把握这些,保证线条的质量,其它的几乎都是自动生成。


李辛平:确实,关键在于这件作品与传统要素的关联,人们对传统的期待在这里大都可以实现。从您刚才的叙述中还可以感到,它与您过去的创作关系非常密切。这也让人们感到一位作者创作的连续性何等重要。


邱振中我的意思是,艺术家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奇思妙想。世界上一切念头都有它产生的由来。有时留下一点蛛丝马迹,有时荡然无存——但它肯定存在过。


李辛平:能否请您谈谈《跋徐冰芥子园山水卷》的创作过程?


邱振中:徐冰来电话,让我为他的《芥子园山水卷》(图7)做一个题跋。这是他最近的一件作品。他把《芥子园画传》里作范本的山水片段刻下来,拼印成一个山水画手卷。拼贴、利用传统元素,都是典型的当代艺术手法。

我说:“写什么?”

他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我知道,他希望使他的作品看起来更像一件传统的手卷。

我开始构思这篇题跋,但很快就发现,一则传统意义上的题跋,不论写得怎样准确、精彩,都与这件作品毫不“搭界”:如果客观地列出这个卷子可能的含义,必然有违这件作品所希望取得的含混、多义的效果,就算罗列周到,也只是一篇老实巴交的阅读笔记;如果顾左右而言他,又不能算是关于这件作品的文字。

我决定在古人文章中挑选一些句子,拼合成一篇题跋。这样,它既是一篇真正的题跋,又是一种文字游戏,既是他人的声音,又没有离开我想说的内容。我与作品,以及众多的他者,在这里不停地唠叨,直到你读完,转身离开。

剩下的问题是创作。既然卷子是想尽可能做得像真正的传统手卷,那我也必须让它在视觉上尽可能像一件传统样式的题跋。所有对书法传统的把握都可以用在这件题跋上。越地道的传统越像那么回事儿——至于我能做到什么份儿上,那由我对书法的把握所决定。对传统的认识、感悟、把握,可以毫无顾忌地用在这件题跋的书写中。



李辛平这件题跋以古典面目做地道的当代艺术。——手法、观念、文辞,都是地道的“后现代”,而视觉是地道的“传统”。


邱振中它当然是特定语境的产物——一般来说,传统面目总要加以改装后再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出现。


李辛平:这件作品与古典风格的接近,恰恰构成了一种反讽:像古典而成为对古典的解构:它其实是一件为现代拼贴作品而作的拼贴——文学的拼贴;而面目上与古典的相似,造成与手卷的对话与合谋——题跋与手卷同时成为真传统与伪传统的共处。题跋为长卷增加了若干层次的含义,“山水卷”于是成为同时发出多重声音的复调作品。


邱振中:这件作品还提供了一种思路:运用纯粹的传统技法和技术标准创作出典型的当代艺术。


李辛平:它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传统、经典与当代精神并不一定冲突。这正是您这次展览致力证明的一种可能性。


邱振中建造一个“可能的世界”绝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它非常重要,它涉及书法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

书法的可能性也不只是我们谈到的这些。在整个书法领域的努力下,它一定会不断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